跳到主要內容

【房止無知】建築用地甲乙丙丁,傻傻分不清楚?

【房止無知】關於平均地權條例,帶來哪些衝擊?

 

圖片來源


換約轉售門檻限制

主要是針對預售屋及新成屋,原則上除了配偶、直系血親、二等親內的旁系血親之外,以及受強制執行、重病長期療養、非自願失業或重大變故以致無力繳款之外,不得讓與或轉售第三人。 建商也不得協助或者同意轉售,違規者會有50 ~ 300萬的罰款。 


 簡單來說就是禁止過往炒作預售屋的行為,減少投機的動機,讓房價回歸正軌,但換另一方面來思考,這是不是相當程度干預了市場的交易機制呢? 也限制了買房者的資金靈活度,而預售屋可能不再有過多的議價空間了,因為市場與機制相對透明之後相對的過往的幣與利端都會平衡,這也是因應未來的趨勢吧,漸漸縮小資訊落差。

重罰炒作行為

若有散播不實資訊影響交易價格、透過通謀虛偽交易營造熱銷假象、利用違規銷售影響市場交易秩序或壟斷轉售牟利,都可按交易戶(棟、筆)數處罰100 ~ 5000萬元。


 我想看到這邊不免俗心中會有一個想法,游走邊緣或灰色地帶不就可以巧妙的避過這些法規了嗎? 因為就這樣簡單的草案來看,確實較為廣泛,而且真正執行時成效又有多少呢? 背後的利益糾葛真的能夠有效抑止房價嗎? 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去好好思考的。

建立檢舉獎金制度

民眾對於實價登入違法行為可以進行檢舉,如經查證屬實,將由實收罰鍰中提充一定比率金額作為獎金。 目的回歸到本質,防止檯面上炒作,確實可以有效打擊到一些較周邊的交易者,拉回現實面,所有交易都是「談」出來的,甚至關係上也能淡化一切看似不合理的制度,是否有效就隨著時間來驗證囉。

新增管制法人購屋

是新增私法人購屋管制,私法人買受住宅應檢具使用計畫,並經中央主管機關許可,同時限制私法人取得房屋後,於5年內不得辦理移轉、讓與或預告登記。 


 這喝止炒作行為但帶來了諸多的不便利,需要進行許多檢核及程序,像是都更…等。

解約申報登陸

預售屋買賣契約若有解約情形,建商應於30日內申報登錄,違規者將按戶棟處罰新台幣3萬至15萬元。

結語

看似重拳的法案,但實際上我們冷靜去思考現實與背後的用意,不免會有一些臆測,或者真實的出發點是好的,成效如何就有待時間來進行驗證囉! 


法規的立意本身是讓機制更加公平,但世界上的事情總是一體兩面的,不可能永遠平衡,這些法的背後總會有一些漏洞,最終還是回歸到人性,只要有人就會有江湖,只要有江湖就會有炒作,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提升自我的認知,避免淪落為市場俗稱的韭菜。 


 未來或許中古屋與新成屋會漸漸向預售屋靠攏,原本的資金從預售屋轉移到中古屋市場,這樣是否也帶動租金的上漲呢? 換另一個角度思考,真正需要住的人還能夠得到保障嗎? 


 還有政策能真的打到應該打的? 還是打到一般民眾及小建商呢?若有真的變現需求怎麼辦?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反向思考的。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法都會讓市場慢慢回到正常軌道之上,這些都是需要時間慢慢積累與改善的,並不是幾年內就能完全改善。


 其實往過去長期趨勢來看,每一年都會喊打房打房,但事實就是房價呈現上漲的趨勢,數據相信是最真實的證據,那麼這次的政策又是如何呢? 歡迎留言提供不同想法互相討論。


喜歡撰寫文章的你,不妨來了解一下:

Web3.0時代下為創作者、閱讀者打造的專屬共贏平台 — 為什麼要加入? 

歡迎加入一起練習寫作,賺取知識,累積財富!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淺顯易懂的選擇權概念

  圖片來源 選擇權到底是選擇什麼呢? 搭幾點的車? 中午吃什麼?這件工作該如何下手?這些問題我想都是每個人每天會面臨的幾個選擇,除了生活會需要選擇之外,投資市場也有「選擇」概念的選擇權,那到底是在選擇什麼呢? 📌 簡單來說就是在一段時間內選擇是否履約的權利 。 其實就可以將其想成訂金的概念,假設我們今天選擇站在「 買方 」,看到一間「 預售屋(標的物) 」,預計於兩年後完工,目前的價格也非常滿意,希望完工後仍以現在的價格買進,此時雙方就會具有一個「 約定(規則) 」,只要支付一定比例的「 訂金(權利金) 」,就能獲得「 買權 」,並於「 約定期間 」後,以目前約定的「 價格 」買進,就如同底下的選擇權組成元素。 圖片來源 那麼對於買賣雙方來說,彼此的關係什麼? 圖片來源 那麼已經了解了雙方關係之後,我們再加上價格。 圖片來源 對於雙方來說,當約定期間之後發生了價格變化,兩邊的收益、損失又是如何呢? 狀況一: 當房屋市價漲到800萬時,那麼買方一定會選擇履約,此時買方的獲利為$800-$700-$10=90萬,而賣方則$700-$800+$10=-90萬。 狀況二: 當房屋市價跌到剩下650萬時,那麼買方評估後認為放棄履約的損失較小,此時買方只有損失訂金10萬,而賣方則獲取這10萬的訂金。 圖片來源 上述的例子是以買方這邊做為視角出發,而相反的我們也可以反向思考,以賣方的視角做為出發點,進行賣權的約定。 總之不論如何,就是會有其中一方獲利,其中一方損失,加上時間的因素,誰都無法保證未來如何? 故就是一場零和遊戲,應小心審慎注意風險。 構成選擇權的四個象限 前面都在說明選擇權的基本概念,當我們了解選擇權大致上是在做什麼之後,接著就進入正題,我們將人物區分為買方與賣方,一樣照上面的邏輯套用到選擇權市場中,可以發現到會有以下四個象限。 圖片來源 站在買方的立場,有點類似買樂透的概念,以小博大,損失有限,而賣方的立場就是保險公司,負責收取保費,一旦發生事情便支付理賠金,因此獲利有限,風險無限,乍看之下是不是站在買方比較有利,但我們要思考一件事情,那就是股市常常處於盤整階段,並不會短期間暴漲暴跌,因此以統計來說,反而是賣方會有比較平穩的收益,這也就是為什麼常常散戶在買方,而法人站在賣方。 那操作選擇權有什麼好處呢? ...

【商業與行銷系列】讓消費者感受物超所值的訂價策略

  錨定訂價法 我們的生活中應該常常看到促銷、周年慶...等活動,通常小資族的我們都會選擇在折扣的日子去進行消費,讓我們思考一下,為什麼要特別將原價標示出來呢? 腦海中進行比較的過程中,會拿一些特定的數值來進行比較,並決策是否購買,因此業者才會提供原價跟打折後的價格,讓我們更容易下定決心購買,創造雙贏,消費者認為賺到,賣家多銷售一件商品。 畸零訂價法 我們的大腦通常在看複雜的數字時會利用整數來進行標準與比較,例如底下有一個商品$300,另一個商品標價$299,通常我們的第一印象就是3與2的差異,因此明明只差1元,確讓人感覺起來差很多。 三欄式定價 提供消費者三種不同規格的價格,讓消費者可以根據自身需求來決策,就像有些人覺得50吋太大太貴,那麼就可以選擇較低一皆的40吋,那有些人可能覺得24吋太小,因此可能傾向往上一點的40吋,透過三個等級的訂價法讓消費者更容易進行比較與決策。 結語 不同的訂價方式可以讓消費者感受大不同,透過一點點訂價技巧讓成本在控制範圍內,也吸引消費者購買意願,以上介紹的訂價技巧相信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常常見到,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東西都要賣$99,或者打著年終大特賣,把很高的價格劃掉透過折扣讓我們感覺到撿便宜,進而購買,如果我們能夠在開店前先了解這些訂價策略,那麼相信在開店後會相對順利。 如果你有更多的商業訂價策略,歡迎留言在底下,讓我們一起學習商業訂價知識。 📝 商業與行銷系列 【商業與行銷系列】 Link in bio 是什麼?背後蘊含什麼商業價值? 喜歡撰寫文章的你,不妨來了解一下:「 Web3.0時代下為創作者、閱讀者打造的專屬共贏平台 - 為什麼要加入? 」歡迎加入一起練習寫作,賺取知識,累積財富! 📚 如果想看更多精選文章,或者關於我的相關資訊請來這裡... 💬 如果您有任何問題,也歡迎底下留言告訴我,讓我們一起學習 💬

【時事觀點】 LLM大型語言的幻覺可助長惡意套件散布

  當無辜的AI技術成為駭客幫凶時, 對於過度依賴於AI的我們又有什麼影響呢? 相信近來,大家不論在工作、生活、娛樂都已經大量的使用ChatGPT來輔助我們了, 也發覺到奇怪, 怎麼常常答非所問甚至答案可能都是用猜測的, 它剛開始讓我們感覺是無所不能的知識博士, 但實質上在零背景知識底下可能引發出一本正經胡說八道的幻覺, 而這種幻覺產生出來的回答可能被有心人士拿來利用, 比如說開發人員詢問一個關於URL的處理套件, 可能由於訓練的語料仍未更新, 因此回答出舊有的錯誤資訊, 輕則影響當事人的判斷決策資訊,重則被有心人士利用, 製作有害的套件庫讓開發人員使用,進而引發更大的連鎖效應。 就在2023/06/10時發布了這樣的消息,Vulcan安全風險管理廠商研究報告指出Chatgpt的幻覺將為開發人員帶來系統開發的漏洞… 來源: Researchers Warn That ChatGPT Can Be Used To Spread Malicious Code 安全風險管理廠商Vulcan怎麼做 圖片來源 首先, 它們蒐集了許多程式語言開發的問題, 將問題縮小到「如何做?」, 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多的不存在套件回答, 獲得這些套件之後, 接下來… 高達 35 %的套件庫都是幻覺的 圖片來源 “在 Node.js 中,我們提出了 201 個問題,並觀察到其中超過 40 個問題引起了至少一個尚未發布的包的響應。 我們總共收到了 50 多個未發布的 npm 包。 在 Python 中,我們提出了 227 個問題,其中 80 多個問題,我們至少收到了一個未發布的包,總共提供了 100 多個未發布的 pip 包。” 概念驗證 這個程式將會將裝置的主機名稱、套件來源以及包含模組檔案的目錄絕對路徑傳送到威脅角色的伺服器… 接著,一位「受害者」出現,問了和攻擊者相同的問題,ChatGPT建議了包含「惡意」程式碼的套件以及如何安裝它, 確實如預期,該套件被安裝並啟用。 研究人員解釋了接下來發生的事情: 「受害者按照ChatGPT的建議安裝了惡意套件,攻擊者根據我們對node index.js的預安裝呼叫,從受害者那裡收到了資料,其中包括了長主機名稱。」 雖然並不構成真正威脅,但這樣的概念展示已經證明了攻擊的可行性, 因此我們開發或者使用時也應該非常小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