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房止無知】建築用地甲乙丙丁,傻傻分不清楚?

快來了解Web3.0是什麼?

 

Agenda

文章會根據以下議題進行說明與介紹,從幾個大面向延伸發展小議題並逐一說明。



為什麼我們需要Web 3.0?

  1. 去中心化:打破集中化權力造成的失衡與巨嬰壟斷現象,這也是Web 3.0發展的主軸。


  1. 反壟斷和隱私保護: 個人資訊掌控於個人手中,中間不會經過平台,因此對個人隱私更為保障。
  2. 數據所有權: 我們可以自行掌握數據,並決定是否公開於網路,讓資料歸還於個人。

發展歷程與簡介



Web 1.0

簡單來說就是單向提供用戶資訊內容,在這個階段的網際網路之下,用戶難以與作者進行雙向溝通,此階段的網際網路主要將實體內容數位化,Web 2.0的發展打下基礎。

Web 2.0

Web 2.0注重的是雙向互動,也就是讓用戶能夠即時的和創作者進行互動,甚至協作,因此許多社群平台也在Web 2.0迅速發展,但權力仍掌握在這些大平台手上。

當我們在搜尋資料時,有沒有發現許多社群軟體或拍賣平台都會推薦我們經常搜尋的內容,意味著我們許多習慣在無意中被蒐集、運用,而這種現象也產生出大者恆大的情形,衍生出誰掌握住越多的用戶越容易進行這些權力集中的事務。

我們的資料就像石油一樣,但是免費被這些科技巨頭隨意運用,用資料來訓練AI提供好用的工具給大眾之外,也使用個資來投放廣告賺取金錢,導致這些巨頭過於中心化,掌握資料的生殺大權。

這種狀況對一般用戶是非常不利的,因為我們不能確保這些巨頭都能夠好好的保護我們的個資,而且平台若倒閉了,那麼我們所提供的資料、創作內容不就付之一炬了嗎?

因此才催生的Web 3.0的革命。

Web 3.0

Web 3致力於去中心化的目標而努力,去中心化意味著沒有集中的資產來源。

試想我們傳統的金融、政府,都是中心化的例子,一但有了去中心化的概念,那麼傳統的銀行、政府網路巨頭的定位又將如何?

Web 3.0的發展道路並非順暢無阻,過程中滿是荊棘,因此我們才會看到許多政府正在加強監管強度,也難以容忍真正的去中心化網路,因為去中心化雖然帶來了高度自由,但缺乏集中權限的內部管理,也代表要控制非法、有害的內容極其困難,一旦有人遭受冤枉,那麼誰又能夠負責還給被害者公道呢?

這些問題都是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去反思的,如何解決集中化能夠解決的問題,也是去中心化的最大考驗之一。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樣的趨勢必然會持續前進,因此我們需要不是抗拒,而是接納並持續改善衍生的問題,就如同人類文明的進步過程一般。

應用範疇

Dapp

我們的行動裝置不免裝載許多各家企業所提供的APP,而這些APP通常數據無法共享,且集中儲存於各個企業之中,所以資料的控制權並不在用戶手上,以遊戲為例,平台可以在無人知道的情況下任意更改規則,破壞公平性,反之,去中心化的APP,則是將數據儲存於分散式網路之上,所有的規則公開透明,且無法任意竄改。

而Dapp根據不同領域又分為去中心化交易所、去中心化遊戲...等,主要都是致力於保障用戶公平與資訊透明。

NFT

非同質代幣,光看到這名詞就很難以理解對吧,那麼我們用一個貼切的例子來說明一下,以簽名來說,名人的簽名跟自己的簽名都是獨一無二的,但是價值上就有所不同,通常名人的簽名會受到大眾的認定,也因此產生更高的價值,而NFT就是這樣的概念,每個物件都是獨一無二且具有各自的價值,因此各個物件未必等值。

也因為NFT具有唯一且不可竄改的識別碼,因此能夠證明其獨特性,讓每個物件都有其價值,而不是像以往的影片、音樂...等可以任意複製、傳遞,無法保障創作者權益。

有了NFT之後,造福了許多創作者,創作者可以將任何東西製作成NFT,包括藝術品、動圖、視頻剪輯、表情包、音樂和數字交易卡...。

GameFi

全名為Game Finance,也就是在遊戲中加入金融的元素,試想過去我們在進行線上遊戲遊玩時會透過虛擬寶物的方式來兌換遊戲貨幣資產,亦可透過法定貨幣來與玩家購買,例如:8591...等線上遊戲交易平台,但假設遊戲公司倒閉,那麼我們的資產將會付之一炬。

GameFi則賦予每個道具的獨特性與價值,透過虛擬貨幣就可以進行販售,因此在遊戲的過程中就能達到賺錢的目的,而各個GameFi遊戲皆以虛擬貨幣為交易媒介,也就是具有一個公共認定的貨幣做為金融交易的基礎。

Metaverse

元宇宙並不是指代一種技術、一個產業,而是一個龐大的社會經濟系統,讓每個人都能夠有一個數位化身,穿梭於數位世界,過程中不需要去不同平台註冊不同帳號,意味著具有去中心化的理念,與Web3.0一脈相承,因此可以說Web3.0是元宇宙運行的基礎。

可以理解為元宇宙就是前台需要第一線與使用者互動而Web3.0為中後台,負責交易紀錄與交易的商業模式。

缺點與限制

  • 成本: 現階段開發去中心化應用所需的技術與傳統資訊背景難以輕易的轉換,因此開發成本極高,短期間難以普及。
  • 法律與監管風險: 由於網路犯罪、仇恨言論難以監管,因此容易成為犯罪集團的天堂,這也是發展過程中需要考慮的最大問題。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藉由PDCA來打造我們的複利人生

  這篇主題主要探討我們如何利用 PDCA 來替我們自己打造正向循環的複利人生,主要會介紹 PDCA 是什麼?並以日常生活中的真實案例來說明,最後會來談談所謂的複利人生。 PDCA 由美國品質管理大師愛德華‧戴明(Edwards Deming)提出,其背後的重要精神在於系統化的拆解工作上的議題,並藉由不斷的修正、改善來讓我們能夠更有效的朝著目標前進,目前已被國際標準ISO 9000引進,同時許多商場上大老闆或成功人士也都在使用。 P:計畫 (Plan) 制定達成目標的步驟與檢核項目。 D:執行 (Do) 按計畫執行。 C:檢核 (Check) 不斷觀察是不是按著計畫執行。 A:行動 (Act) 根據檢核結果進行調整或改善。 到目前為止我們可能還不知道 PDCA 到底是什麼? 能幫助我們什麼? 事實上這樣的循環其實常常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以下會用三個簡單的例子來幫助大家思考; 減重計畫 環遊世界 導航 首先以減重計畫來說,我們應該如何實現呢? 計畫(Plain): 訂定減重目標 → 半年內要瘦幾公斤 → 計劃控制的熱量、均衡飲食、早睡早起。 執行(Do): 實際執行早睡早起、飯後蔬果、拒絕油炸食品。 檢核(Check): 檢討計畫是否太過嚴苛、是否飯後水果吃太多造成體重不降反增? 行動(Act): 重新調整計畫,如飯後蔬果減量…等,調整後再進入Plain的循環。 那麼夢想中的環遊世界該怎麼做呢? 計畫(Plain): 要去哪些國家玩? → 選定國家 → 旅程規劃。 執行(Do): 買機票 → 訂飯店 → 出發。 檢核(Check): 檢查還有哪些地方沒去? 行動(Act): 計畫下一趟旅程。 導航的功能其實也是一種PDCA的循環 計畫(Plain): 路徑規劃。 執行(Do): 開車、騎機車、走路。 檢核(Check): 到了路口後確定是否照原路徑走。 行動(Act): 修正並重新規畫路徑。 我們也可以藉由心智圖來發想 PDCA 。 成功案例 — 全家打造複合店的成功 全家董事長潘進丁在全家全力貫徹「 PDCA 循環」和現場主義。 透過「 PDCA 循環」,不斷驗證假設、嘗試錯誤、找出問題、改善精進的思維邏輯與方法論,正可與容錯文化相輔相成,因為在實戰時碰到的失敗與錯誤,正是寶貴的經驗資產,透過 PDCA 循環的檢視驗證過程,可以吸收轉化為下一次成功出擊的養分。

淺顯易懂的選擇權概念

  圖片來源 選擇權到底是選擇什麼呢? 搭幾點的車? 中午吃什麼?這件工作該如何下手?這些問題我想都是每個人每天會面臨的幾個選擇,除了生活會需要選擇之外,投資市場也有「選擇」概念的選擇權,那到底是在選擇什麼呢? 📌 簡單來說就是在一段時間內選擇是否履約的權利 。 其實就可以將其想成訂金的概念,假設我們今天選擇站在「 買方 」,看到一間「 預售屋(標的物) 」,預計於兩年後完工,目前的價格也非常滿意,希望完工後仍以現在的價格買進,此時雙方就會具有一個「 約定(規則) 」,只要支付一定比例的「 訂金(權利金) 」,就能獲得「 買權 」,並於「 約定期間 」後,以目前約定的「 價格 」買進,就如同底下的選擇權組成元素。 圖片來源 那麼對於買賣雙方來說,彼此的關係什麼? 圖片來源 那麼已經了解了雙方關係之後,我們再加上價格。 圖片來源 對於雙方來說,當約定期間之後發生了價格變化,兩邊的收益、損失又是如何呢? 狀況一: 當房屋市價漲到800萬時,那麼買方一定會選擇履約,此時買方的獲利為$800-$700-$10=90萬,而賣方則$700-$800+$10=-90萬。 狀況二: 當房屋市價跌到剩下650萬時,那麼買方評估後認為放棄履約的損失較小,此時買方只有損失訂金10萬,而賣方則獲取這10萬的訂金。 圖片來源 上述的例子是以買方這邊做為視角出發,而相反的我們也可以反向思考,以賣方的視角做為出發點,進行賣權的約定。 總之不論如何,就是會有其中一方獲利,其中一方損失,加上時間的因素,誰都無法保證未來如何? 故就是一場零和遊戲,應小心審慎注意風險。 構成選擇權的四個象限 前面都在說明選擇權的基本概念,當我們了解選擇權大致上是在做什麼之後,接著就進入正題,我們將人物區分為買方與賣方,一樣照上面的邏輯套用到選擇權市場中,可以發現到會有以下四個象限。 圖片來源 站在買方的立場,有點類似買樂透的概念,以小博大,損失有限,而賣方的立場就是保險公司,負責收取保費,一旦發生事情便支付理賠金,因此獲利有限,風險無限,乍看之下是不是站在買方比較有利,但我們要思考一件事情,那就是股市常常處於盤整階段,並不會短期間暴漲暴跌,因此以統計來說,反而是賣方會有比較平穩的收益,這也就是為什麼常常散戶在買方,而法人站在賣方。 那操作選擇權有什麼好處呢? 遞延投資